第五章 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撐,是教育信息化需要著重加強的薄弱環節。大力推進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全面提升教學、實訓、科研、管理、服務方面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以信息化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改造傳統教育教學,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發揮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鞏固規模、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務社會中的支撐作用。
加快建設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環境。加強職業院校,尤其是農村職業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全面提升職業院校信息化水平。建設仿真實訓基地等信息化教學設施,建設實習實訓等關鍵業務領域的管理信息系統,建成支撐學生、教師和員工自主學習和科學管理的數字化環境。
有效提高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水平。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實習實訓、項目教學、案例分析、職業競賽和技能鑒定的信息化水平。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信息技術支撐產教結合、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創新教育內容,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著力提高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學生的崗位信息技術職業能力。加強實踐教學,創新仿真實訓資源應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
有力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以關鍵技術應用為突破口,適應職業教育的多樣化需求,以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與崗位、教材與技術的深度結合。開展人才需求、就業預警和專業調整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增強職業教育適應人才市場需要的針對性與支撐產業發展的吻合度。大力發展遠程職業教育培訓,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支撐職業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會。
7.加快開發職業教育數字化優質信息資源。開發包括網絡課程、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工作過程模擬軟件、通用主題素材庫(包括行業標準庫、實訓項目庫、教學案例庫、考核試題庫、技能競賽庫等)、名師名課音像以及專業群落網站等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數字化信息資源。建成教學資源平臺、電子閱覽室、數字圖書館等綜合資源平臺。加快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資源開發機制、認證體系和共享模式。
9.加快提高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水平。。。。。。。普及師生個人學習終端,創新數字化的專業學習工具、協作交流工具和知識建構工具,引導廣大師生廣泛運用信息化手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信息技術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過程、內容、方法和質量評價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學校管理信息化應用,不斷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學員、教師隊伍、辦學經費、基本建設、條件裝備、教務、校企合作等關鍵業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11.大力發展現代遠程職業教育。。。。。。按照有關規定支持和鼓勵示范性職業院校、有條件的企業、行業組織及其他機構向社會提供現代遠程職業教育培訓。。。。。。多渠道創新遠程職業教育培訓模式,推動優質信息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和跨機構遠程共享。
16.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鼓勵有條件的單位開展職業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軟硬件產品和服務方案等方面的研究;支持各地、學校、行業、企業和有關社會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交流與合作活動。加速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融合的研究,推動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數字化軟硬件產品和服務。
(十八)提高信息化水平。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推進職業教育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共建共享,逐步實現所有專業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支持與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開發與應用。推廣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加快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評聘考核的重要依據。
![]() |
|